Page 59 - 《电建港航》2022年15周年特刊,如期而遇,精彩继续!
P. 59

征文作品       Exhibition and broadcasting    展播
















               海架设7公里多的管道至紫竹院湖,西段可利
               用市内长河,在河上架设管道,不扰民,不妨碍
               交通。而中间有一段,要穿过北二环积水潭立
               交桥、西直门立交桥、西直门火车站等路段,地

               面架设管道根本行不通!经过考察研究,最佳
               方案是从地下暗涵中架设输泥管道,绕过地面
               繁华路段。



                   垃圾成堆,蚊虫满身。3名技术人员划着橡
               皮艇进入“死亡涵洞”,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从积水潭到高粱桥,有一条长达1.69千米
               的地下暗涵。这条涵洞始建于“文革”初期,建

               成之后从未清理过。由于主管此涵洞的技术人
               员已经去世,加之涵洞的全部资料也已丢失,
               因此大家对涵洞内的情况一无所知,唯一的办                              “六海”清淤工程中,在北京展览馆后湖施工的海狸600-2号挖泥船
               法就是派出勘察队进去探路。有市民告诉他

               们,这条涵洞是个谜,人若进去,那是有进无
               回,有死无生。但是,1998年8月26日14时30
               分,项目部总工程师王兖与科长张世越、船长
               李金东,身着皮衩衣裤,携带着两只手电筒和

               探测杆,乘着一条橡皮艇,划进了涵洞。
                   进入涵洞,光线越来越暗,恶臭味越来越
                                                                         在仅仅三个月时间内完成几十万方
               浓,让人感到前程的险恶。这条涵洞是城市排

               污管道的主干道,大小几座排污工程的污水                                  的清淤工程量,且不能影响市内交通、
               流到这里,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长年                                 市民生活,不能给市区带来污染、噪音,
               沉淀的淤泥都堆在这里。进入涵洞仅仅500多
                                                                    其难度可想而知。
               米,勘察队就被由泡沫塑料、树枝等杂物组成
               的厚达几米的白色垃圾阻挡住了,橡皮艇很难

               继续划进。于是,3名队员从橡皮艇上下来,亦
               推亦拉着橡皮艇在水中艰难地行进。漂浮着垃
               圾的污水又深又臭,有的地方甚至能没到人的


                                                                                  2022年 15周年特刊    电建港航     57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